【霞客网】徐霞客网 霞客旅游网 霞客摄影网

4537

主题

0

好友

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3-8 10:52:54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天津北部长城脚下,群峰突起,虽无名山大川,却暗藏奇观。这片幽僻的山区之中,有一条名震地质学界的地层走廊叫“蓟县剖面”,是8亿至18亿年前地质演化史的缩影。它身上潜藏着哪些地球密码?这里为何诞生了最美的叠层石?本文作者将在第一现场寻找谜底。

天津北部山区,潜藏着一部神奇的“地质巨著”
秋霜降临的深秋,我和朋友相约到津北山区一游。我们从市区出发,沿津蓟高速一路北上,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津北门户蓟县。从卫星地图上看,蓟县县城被严丝合缝地镶嵌在燕山南麓的冲积扇上,城北紧靠的府君山(燕山的一部分)像一道牢固的天然城墙,守护着这座小城。山下有一条横贯东西的环城公路,大致就是燕山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。说话间,车子驶入一条山道,视线立刻被起伏的群山所阻断。此时,山路四周尽是色彩斑斓的林海,丛丛密林织成了层层彩缎,顺着起伏的山势铺展开来。说起欣赏秋色,天津北郊这些小山的名气远不如北京香山。因为来此观光的游人较少,反而让这里多了几分清幽。

此次来到蓟县,我并非仅为欣赏秋色而来。这片山地中,让我更感兴趣的是一部藏在山中的神秘“长卷”——走在清幽的山谷中,我顿时觉得自己化身为武侠世界中寻宝的侠士。的确,我这次要寻找的宝藏放在世界范围内,也称得上是罕见宝贝,因为它储存着地质时期的海量信息,可以还原人类诞生前的生命世界。从明永乐二年(1404年)建城开始,天津的城市史已有600多年。若放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,600年不过是短暂的瞬息。大约19亿到8亿年前这段时期,今天津地区为海水所覆盖。此后的7亿多年里,海水屡次进退。约1亿年前,经历“燕山运动”后,今蓟县地区的地壳不断隆起,形成了低山丘陵。

若将时光回溯至亿万年前,蓟县所在地刚刚隆升为陆地。近1万年以来,燕山与华北平原地壳稳定后,天津地区的早期文明曙光出现在蓟县地区,而天津市区所在地则被大片沼泽覆盖着,尚不适合人类居住。怪不得蓟县人常常自豪地说:“六百年历史看天津,五千年文明在蓟州。”亿万年过去了,海陆变迁和地质演化过程中到底留下过什么蛛丝马迹?今天的地质专家,如何能够窥探十多亿年前的地质面貌?

我们向山沟深处走去。据说,那部神秘的“地质巨著”就藏在不起眼的沟壑之中。

跨10亿年的“剖面”,袒露在大地上的“岩石史书”
20世纪30年代,蓟县(时属河北省)北部山区还是一块人烟稀少、草木丛生的处女地。那是一个冬天,三个与当地人穿着不同的年轻人来到这里,迅速打破了山区的宁静。原来,他们是从北京来的地质学者,以北京大学地质系助教高振西为首。他们骑着几头毛驴走进了山谷,一路上走走停停,不时观察着沿途的峭壁。在一个露出地面的石壁前,三人一边拿着放大镜观察,一边拿起铁锤轻轻敲打。勘测一番之后,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涌上他们的心头。原来,这岩石便是他们苦苦寻找多年、形成于十多亿年前的叠层石。他们趁热打铁,沿着山谷北行,发现这里有一条南北延伸、露出地表的岩层带,后来被地质学家称为“蓟县剖面”——它完整地呈现了中上元古界(注:元古界中晚期)时期的地层面貌,所以也称“中上元古界剖面”。

其实,对标准地层或标准剖面概念,科班出身的我已烂熟于心,似乎不去现场也能轻易描述其重要意义。然而这一次,当我实地考察后,才真正感受到“剖面”更加惊人的一面—景儿峪、下马岭、洪水庄、雾迷山、高于庄、大红峪、团山子、串岭沟、常州沟、府君山……这些教科书上无比响亮的地层名竟一一出现在山村路口,并且早在国家地层命名前就已经出现在这里。仅几十分钟的车程,我们就似乎穿越了亿万年的时空隧道。显然,前文所说那部神秘的“藏宝图”,指的正是“蓟县剖面”。

对于地质学界来说,“蓟县剖面”的发现是极具轰动性的。它现在被视为“中上元古界的标准剖面”。也就是说,它是目前这一时期地层剖面中近乎完美的样本。国土资源部天津地矿研究所的朱士兴研究员评价说:“蓟县剖面几乎是完美的,地层少有错位,极少发生变质,是难得一见的好剖面。”

最初,我跟大多数人一样,有这样一个疑问:中上元古界地层很多地方都有,为何学者如此偏爱蓟县这个地方呢?理论上讲,所有地下岩层均有可能产生剖面,但由于多种复杂因素,大多数地方的地层因地壳运动而失去了本来面目,而蓟县剖面基本保持着沉积时的模样,几乎没有“失真”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0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