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客栈,没有看见掌柜的,却发现小鬼们正在当家。几个小学校的孩子们正在火炉边,掰开了一堆堆的树枝烧开水,正准备做酥油茶。看着几个孩子如此娴熟地照料着生活,一边担心着用火安全,一边也感慨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
终于看到有大人出来了,我们满以为是掌柜的,结果一问才知道是学校的支教老师——陈丽丽老师。原来学校一共有三位老师,其他两个地方教育局指派的老师也正好出门了,只留下了这位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支教老师暂时看管着学校和客栈。
仅仅三言两语,我们就了解到,陈老师原来在北京一所文化事业单位工作。这样一位年轻的知识女性,为何会放弃自己稳定舒适的工作,跑到遥远偏僻的来古村义务支教呢?我不禁暗暗对陈老师产生了无比的好奇。
原来,陈老师原本将2012-2013定格为人生的“间隔年”,但她觉得像很多年轻人一样仅仅是旅行当背包客,这样的间隔年并不是自己想要的。思来想去,她决意背着年迈的父母只身到藏区支教,结果由于自然条件不适应,在当雄地区的学校差点丢了性命。
即便如此,陈老师支教的决心也不曾动摇,又联系了香格里拉的藏区学校。没想到在去香格里拉的路上,路过了被《中国国家地理》誉为“中国最富有美景的村庄”来古村,就此停留了下来,反复向当地教育部门申请,最终成为了来古村小学的支教教师。
教室里,我们看到陈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读李白的诗《静夜思》。现在,来古村小学一共三个年级,一个年级就一个班,但当初陈老师5月份来学校的时候,学生却跑得一个都没有了。一问才知道,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,藏区的学生们都要放“虫草假”,小学生们精力充沛,眼光锐利,是父母挖虫草最好的助手。如果学校这会不放假,家家户户要少一大笔收入,家长们都会很不高兴。
直到6月中旬,陈老师才正式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课,孩子们很快就喜爱上这个从北京来的女老师,她和孩子们也相处得非常愉快。可很快三年级的20多个学生们就离校毕业,要去然乌镇继续上学,那时候陈老师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,却又有些许无奈。
有陈老师在,外界对来古村的教育投入也更加有效,连孩子们削铅笔都用上了手动铅笔机,文具方面已经直接和大城市接轨了。
不过,来古村的70多户村民中,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依然占绝大多数。尽管这里是被冰川环绕的美丽天堂,但贫穷与落后依然笼罩这里,不仅生产力底下,而且缺医少药。陈老师说,如果孩子们能够更多地接受教育,他们未来的发展机会无疑会更大。
听着陈老师的话语,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。对我们来说,来这里拍摄美景原本是我们最初的目的,住在公益客栈原本是可有可无的,完全可以抓紧时间拍了就走。但这次我们打算在客栈静静地住一天,慢慢地拍美景,静静地感受天地之间的美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