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霞客网】徐霞客网 霞客旅游网 霞客摄影网

查看: 2463|回复: 0

静享水乡

[复制链接]

4537

主题

0

好友

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发表于 2019-6-30 09:07:43 |显示全部楼层


发布时间:2013年04月28日 文章出自: 作者: [color=rgb(0, 155, 255) !important]潘晓晔

提起江苏美食,可能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南京的鸭血粉丝汤,无锡的排骨跟“太湖三白”,然而南京和无锡的游人毕竟太多,若有时间,锦溪古镇倒是寻觅美食的安静去处。你恐怕难以想象,从这儿往西南再走10多公里,便是喧闹的周庄。




闺中古镇

这儿是锦溪,江南水乡中最安静浪漫的一座古镇,就像一位深藏于闺阁之中的江南少女。到这里时已经是晚上七点了,从文昌阁走进古镇时,我们都在质疑这儿是我们要去锦溪古镇吗?怎么能这么安静呢?比起丽江、凤凰、乌镇夜晚的喧嚣,这里简直安静得让人心慌。



走进一个石牌坊,隐隐听到有人在唱戏,虽然听不懂,调调却很悦耳,我们站在门外向里张望,举起相机对着屋里吹拉弹唱的人们拍照,此时唱戏的大姐放下麦克风,笑着把刚刚半掩着的大门打开,招呼我们进来听戏,进来拍照也可以。然后她继续唱,其他人继续弹奏。
听了会儿戏,大家过了几座桥,戏声渐渐远去。进入古镇老街,这里的铺面大部分都上了门板,走在石板路上都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,我们彼此说话都不敢大声,生怕影响了古镇居民的休息。在锦溪待了两天半的时间,这样的安静给我平静和浪漫的感觉。



经过一晚的沉淀,清晨日光下的古镇灵动了许多。小卖部门口的大爷边喝茶边看报纸,手艺人们开始了劳作。修鞋、修伞、补锅、磨剪子乃至黑白铁匠铺和捕鱼的鸬鹚,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早已难觅踪迹的营生,为锦溪带来了浓浓的生活气息。比起其他因商业化而日渐雷同的水乡而言,锦溪始终保持着自己古朴的韵味,我们的锦溪美食之行也从早餐开始。




有故事的美食

到了锦溪,早餐不如来碗奥灶面。奥灶面的来历据说还和微服下江南乾隆皇帝有关系,乾隆途经昆山游览玉峰山后感觉腹中饥饿,于是来到一家小面店吃了一碗面,觉得味道很美,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。但由于语言关系,太监似懂非懂,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:“面味好,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。”乾隆一听笑道:“面灶奥妙,奥妙的面灶”从此这家小面店就有了“奥灶面”的美称。



做奥灶面讲究“三烫”——面烫,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,而在沸水中过水;汤烫,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里,用余火焖煮,保持其温度;碗烫,碗洗净后,放在沸水中取用,不仅保暖,还消毒卫生。所以,我们在有点凉的清晨吃完这碗奥灶面后,额头上马上冒出潮汗来。
做奥灶面用的面条选用精白面加工的很细的面,下锅时紧下快捞,软硬适度。临出锅前还会在面上撒上一些香葱,点缀提味。这边的香葱真的很细很细,所以择葱是一件细致的活计。



袜底酥是锦溪的特产,来到这里一定要尝一尝的。我个人喜欢吃刚出锅的,同行的有些朋友觉得凉透的更好吃,更酥。所以呢,我总说,味道这个东西要因人而异。
美丽的地方总有许多美丽的传说。关于袜底酥也有个故事,相传宋孝宗来到锦溪,由于旅途劳累,国事缠身,胃口全无。陈妃趁着宋孝宗午睡时找当地的百姓做些点心。宋孝宗醒来后看到案几上搁着一叠袜底,心想爱妻怎么还有闲暇缝袜底呢?陈妃见宋孝宗醒来,连忙送上酥饼。宋孝宗这才恍然大悟,感到肚中饥肠辘辘,就大口吃了起来,感觉味道十分酥香,就问陈妃这是什么饼?陈妃就开玩笑地说,既然说它是袜底,那就叫它袜底酥饼吧。
故事中的陈妃太过爱恋锦溪,逝去之后就被葬在了这里。锦溪五保湖中的“独圩墩”便是著名的“陈妃水冢”,锦溪也因此更名为“陈墓”800余年,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恢复古名。



做袜底酥时要用油酥和面反复叠五至六次后擀成薄片,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吃起来松脆。馅芯制作精细考究,原料配比严格,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,要在镬子里煨熟,擀面杖擀细,小葱要捣成碎末,才能不穿孔,不露馅。
锦溪附近的古镇,例如周庄,也会将袜底酥列为自己的特色美食,但这袜底酥的“正根儿”,却是在锦溪。我想,也只有在锦溪这般安静的地方,人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做这酥得掉渣的袜底酥吧。



到了锦溪还有一道美味不能不吃,那就是阿婆菜,此菜可凉拌、可炒蛋、可炒肉、可煮面……简直是白搭。我们点了一道用阿婆菜炒的河蚌,味道十分鲜美。
在江南,酸爽的阿婆菜是十分常见的开胃小菜,同行的朋友说,阿婆菜就是雪里蕻,店家一家三人一同和他解释阿婆菜与雪里红的区别:阿婆菜用的是菜心,雪里红用的是芥菜。爽直的北京话遇到了咿呀的江苏话,听得我们掩不住笑出了声。锦溪的人,就像锦溪本身一样保持着原味,热情、质朴、好客,充满着生活气息。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回顶部